坚持改革创新,打造全球标杆城市

1.jpg

■ 深圳特区报驻京记者 李萍

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经济特区、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三区叠加”,深圳在新时期再次被赋予新的重大历史使命,同时也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年,意味着深圳将步入不惑之年。展望未来,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站在新的起点,深圳必须继续发挥改革的引领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前进动力,建设高水平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制;继续发挥创新的先导作用,依靠创新开拓新局,在面对前所未有的竞争中实现新的超越,把深圳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建设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创新是深圳经验的精髓和灵魂

“在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深圳充分发挥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田’、排头兵和示范区作用,创造了大量成功经验,但最值得重视的还是始终不渝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王一鸣指出,创新是深圳特区的风格,是深圳发展的动力,更是深圳经验的精髓和灵魂。

他认为,把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路可走,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深圳以“杀出一条血路”的气概,敢为天下先的胆魄和勇气,大胆探索,勇于实践,肩负起先行先试的重任。

“在特区建设之初,当人们思想仍然受到严重束缚的时候,深圳就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推动人们的思想解放。”他举例说,在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还是“禁区”的时候,深圳就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推动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当股票市场还被认为是资本主义象征的时候,深圳就率先创建证券交易所,探索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当“三来一补”还热火朝天的时候,深圳就敢于打破路径依赖,率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顶住经济“减速”的风险推动转型升级。

过去40年,深圳勇于解放思想,敢于打破陈规,始终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懈探索。

王一鸣认为,探索新型工业化、城市化道路,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模式,同样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深圳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率先将自主创新提升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瞄准国家战略需求、消费升级方向和供给侧短板,部署创新链和产业链,把潜在的创新能力转化成强劲的创新发展动力,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推动创新从“追跑跟跑”向“并跑领跑”迈进,加快建设国际化科技、产业创新高地,以创新打造新动能,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催生新需求,形成创新引领发展的鲜明特征,培育出华为、中兴、招商、平安、腾讯、比亚迪、大疆科技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建成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和国家基因库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同时在未来网络、超材料、光传输、基因组学等领域规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深圳已成为我国创新发展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他说。

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对深圳改革创新提出新要求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出台,要求深圳“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站在新的起点,深圳由此开启了新的征程。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是新时代党中央赋予深圳的重大历史使命。”王一鸣强调说,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这对深圳改革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此,他建议,首先,深圳应通过创新驱动发展打造创新发展范例。要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优势,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快5G、人工智能、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建设,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保障国家产业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未来通信高端器件、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还要注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他说,同时实行更加开放便利的境外人才引进和出入境管理制度,聚集国际一流高端人才,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

其次,深圳应通过深化改革打造高标准市场经济体系范例。他建议,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深圳应全面完善产权、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等制度。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公民财产权,健全支持民营经济、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进一步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建立市场准入评估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建立健全第三方审查和评估机制。

“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制度建设,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他说,深圳还应积极探索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第三,深圳应通过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一国两制”合作范例。他认为,深圳应进一步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对港澳开放水平。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探索协同开发模式,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形成一批深港合作的创新型企业,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建立跨境商事仲裁、司法协助合作、区际律师事务所等跨区域的法律服务组织与机构,为跨境创新创业提供法治保障。

第四,深圳应通过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打造城市治理范例。他建议深圳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实现主动、精准、整体式、智能化的政府管理和服务。加快建设智慧城市,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社会治理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推行信用监管改革,率先构建统一的社会信用平台,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守法诚信经营。加强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模式。

第五,深圳应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实践打造美丽中国建设范例。他表示,深圳应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消费,发展绿色金融。同时,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率先建成节水型城市,推进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试点,提升城市灾害防御能力。加大绿色转型的攻坚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改革创新是深圳的根和魂,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王一鸣说,在新时代,希望深圳继续发扬敢闯敢试、开拓创新的特区精神,不断改革创新,继续当好“试验田”和排头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推进更深刻的体制机制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突破性进展

“高质量发展高地”是《意见》赋予深圳的五大战略定位之首。对此,王一鸣认为,相对于高速增长阶段,高质量发展对体制机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必须推进更加深刻的体制机制变革,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突破性进展。

“高质量发展要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这就要求深圳在强化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上走在全国前列。”他分析指出,如果说,高速增长阶段主要任务是实现“数量追赶”,那么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实现“质量追赶”,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产品和服务质量、品质的要求,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必须完善公平竞争制度,除了符合“例外规定”的领域,都要以遵循竞争政策为基本原则。

“高质量发展要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实现更优结构的发展,这就要求深圳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上走在全国前列。”他强调,在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生产能力的规模扩张,而随着产能陆续达到市场需求峰值,传统产业大规模扩张的阶段基本结束,必须从“铺摊子”为主转向“上台阶”为主,着力推进由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标准、品牌等高附加值区段转移,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必须探索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推进科技成果初始权益分配改革,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提高科技供给质量和效率。

“高质量发展要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实现更有效率的发展,这就要求深圳在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上走在全国前列。”他说,随着深圳土地资源供需形势变化,生态环境硬约束强化,依靠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的“要素驱动”模式已难以为继,支撑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已转向科技创新、人力资本、数据要素等带来的“乘数效应”,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成为衡量深圳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必须深化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市场化进程,消除资源配置扭曲,加快培育技术和数据要素市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

他还表示,高质量发展要从“分配失衡”转向“普惠包容”,实现更加公平的发展,这就要求深圳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上走在全国前列。他认为,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有高效率的生产体系,更要形成普惠包容的分配体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健全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另外,他认为,高质量发展要从“高碳增长”转向“绿色发展”,实现更可持续的发展,这还要求深圳在绿色转型上走在全国前列。他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从过去的“盼温饱”到现在的“盼环保”,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更加强烈,对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提出更高要求。必须加快推动绿色转型,推动发展方式转向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排放减少与环境改善相互促进的绿色发展方式。

“我国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推动高质量发展,将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打下坚实基础。”王一鸣说,希望深圳践行高质量发展要求,在这几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同时,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经验,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懈探索。

深圳要在创新合作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深圳面临“双区驱动”重大历史机遇。《意见》也明确提出,深圳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机遇,增强核心引擎功能”。

对此,王一鸣认为,作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要发挥核心引擎功能,最迫切的是要在深化粤港澳创新合作、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构建开放型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他提醒说,近年来,粤港澳三地在创新合作方面积极探索,取得多方面进展,但受三地制度性差异的制约,创新合作水平仍然不高,创新融合度、协同度仍有待提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四大中心城市之一,深圳要在创新合作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需进一步突出重点,力求取得突破。”为此,他建议,第一,应加快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建设。近期以落马洲河套地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建设为重点,推动香港高校在园区内设立研发机构,并与深圳高技术企业合作建设创新中心,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形成一批深港合作的创新型企业,以促进香港的科研、信息优势与深圳的产业、市场优势的有机融合。

第二,共建共享科研基础设施。在国家支持下,可探索粤港澳三地在深圳联合共建人工智能、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还可鼓励香港高校和深圳高技术企业共建面向市场需求的新型研发机构。当前,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明显提速,深圳可积极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

第三,促进创新要素自由流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开放协同的创新共同体,需要打破人才、资本、技术、数据等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的制度障碍。深圳可率先制定人才跨境流动的优惠政策,在科研资金跨境流动、降低资金交易成本、培育发展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市场和联合开展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等方面,也可率先推进制度创新。

第四,优化创新合作的制度环境。强化知识产权跨境保护协作机制,推动在知识产权仲裁、纠纷调解机构等方面深化合作。同时还需探索与国际接轨的海外高端科技人才绿色通道制度,在技术移民和外籍人才入境、停居留、永久居留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政策。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的条件下建设的,国际上没有先例。王一鸣认为,因此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更需要大胆探索。深圳具有科技研发转化能力突出,创新要素集聚力强等优势,应在创新合作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加快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发布人:在深圳客
最新评论(0